熟悉全能爸爸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般都直接谈自己的观点,极少去评判别人的观点,因为育儿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对应在每个孩子身上,很难讲什么是绝对的对与错。但是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看了真是不能忍,因为并不是事事都没有是非的,这样的10万+文章流传起来,真的不知道要祸害多少家长和孩子,我想了几天,决定还是要谈谈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见上图,来自育儿号米粒妈,作者也是她。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孩子绝对不能零起点入学,一定要在幼儿园阶段把小学的初级课程都学了,这样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说实话,这种观点都算不上什么观点,因为有千千万万的父母本来也是这么做的,也有千千万万的幼儿园和学前班都在教授这些小学课程,作者用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非常偏激的言辞传达了一个并不新鲜的命题,更多体现的是一个自媒体的营销诉求。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应不应该在幼儿园学小学课程,或者应不应该上学前班,我总是对他们说,这是自己拿主意的事,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学与不学,上与不上,没有对错,关键看自己的心态与诉求。但家长看我这样回答似乎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又总是追问我——那你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前班了吗?你的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了吗?我一般的回答是: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这么简短的回答代表了我对是否应该提前学小学课程的基本态度:
学不学都可以,不必统一和强求。
而从我个人的选择来说,我的态度是反对孩子提前学太多小学课程,原因后面我再说。但我之所以从不明确说我反对提前学小学课程,就是不想把这变成一种观点传达给大家,不想去影响大家的判断,还是想让大家根据自己家的情况自己做选择。
上面是那篇文章的一个论点,我就借着它直接讲讲我为什么没有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甚至也没有上学前班。因为出生在教育世家,我自己也是师大毕业,所以我有非常多机会接触到教师并且与他们沟通,我之所以反对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有这样几个原因,讲起来并不复杂:1、孩子在成长的每个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明显不同的,这跟他们的心智发育程度与认知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即便是儿童绘本,都会有建议阅读年龄,就是为了适配不同心智发育程度和认知积累的孩子。具体到学校教育,课本知识同样具有明确的年龄特征,为什么不在小学一年级学微积分,为什么不在小学二年级学几何,这都是根据心智发育和认知积累来设定的,按照米粒妈的观点,孩子不在入学前就把小学的课程学会那就是裸奔,这其实是否定了学习的年龄特征,既然幼儿园大班可以学小学课程,那么幼儿园小班为什么不能学?托班为什么不能学?为什么不能在幼儿园阶段把小学的全部课程都学完?你的标准是什么?不可量化的标准,等同于扯蛋。
2、儿童在学龄前的阶段,处于心智发育的最初级阶段,这其中的核心是理解力和记忆力,很多科学实验早已证明,孩子在六岁以前学习的非方法性知识,都会迅速遗忘。什么是非方法性知识,简单举个例子就是背唐诗,这种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数满足的是家长的虚荣心,如果不反复复习,孩子很快就会忘光,这是孩子的生理特征决定的,不以家长的求胜心为转移。所以孩子在学龄前阶段所学习的那些诸如拼音、汉字之类死记硬背的东西,因为理解力与记忆力不匹配,很难变成孩子自己的方法与能力,所以即使孩子提前学了很多小学课程,也并不别的孩子领先多少。
3、很多年来,很多小学老师跟我讲起他们并不特别喜欢那些提前学了小学课程的孩子,这类孩子反倒经常成为让他们头疼的群体,为什么?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些孩子的小学课程都是幼儿园和学前班的老师教的,他们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学习逻辑与小学老师并不匹配,我们说句更直白的,如果幼儿园老师能教好小学课程,那么小学老师是不是也能教大学了?孩子在幼儿园跟着并不具备小学教学能力的老师学了一堆小学课程,形成的印记甚至错误会一直带进小学,小学老师还要再费力气去纠正,你觉得教半瓶子醋容易还是教一张白纸容易?
第二、孩子在这个年龄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一个知识有了解之后就不再能够专注于这个知识。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课程都学过之后,发现一年级就是把这些东西再学一遍,你以为学两遍孩子就会成绩更好吗?不排除有这种好孩子,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厌倦再学一遍学过的东西,于是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觉得自己都会了,不想再听了,这才是孩子,请各位想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样?这是让小学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孩子带着半瓶子醋晃上来,并没有学多好,在他们最该好好听讲学习的时候,他们不想听了,等孩子那点积累耗尽,成绩会迅速被甩在后面,你觉得跟幼儿园老师学的好还是跟小学老师学的好呢?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可怕的是,孩子在真正应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时候,走神了,这会影响孩子整个学习生涯。这一点,也是我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的主要原因。后来我女儿的学习情况也印证了很多老师给我讲述的普遍情况,那些半瓶子的孩子更容易掉队,而零起点的孩子因为入学后对知识完全陌生,最初学习都比较艰苦,成绩也不好,这带来了三个结果:1、孩子不得不更专注的听讲,才能理解老师的讲授;2、孩子不得不更刻苦的学习,才能跟上整体的进度;3、孩子不得不因为成绩不佳而不敢有一点松懈和自得。各位家长,看看这三点,这才是你们真正想要的吧?提前学完小学课程的孩子,会这样吗?
4、人在这一生中,每个年龄都有自己该做的事,孩子也不例外,学龄前,就是应该自由的玩耍、尽情的满足好奇心的阶段,这也是他们一生唯一的一个无忧无虑的阶段,你在这个阶段提前把他们拖进课本学习,不仅残忍,而且愚蠢,别说这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人在犯蠢的时候总有一个貌似正当的理由。
上面是这篇文章中的另一个观点,看似让孩子早学小学课程能够缓解父母的焦虑,实际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作者的极度自私,孩子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用成绩缓解父母的焦虑吗?是为了让父母有面子吗?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过程,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不同,所以成绩多会有起有伏,我们做家长的,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帮孩子建立更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自己,而不是为了消除家长自己的焦虑。为人父母,就是来为孩子焦虑的,你的孩子学习第一,你就没有别的事情焦虑了?成绩是评判孩子唯一的标准?是家长是否焦虑的唯一原因?我真的很想问问这位作者,你是亲妈吗?另一方面,这位米粒妈甩出“孩子零起点,妈妈更焦虑”这样一句貌似体恤的话,其实透射着她的恶毒,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句话充满了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会让焦虑的父母更焦虑,不焦虑的父母也开始焦虑,这也是我下决心写这篇文章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她这篇文章的核心目的就是散播和放大焦虑。焦虑会使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做出很多不理性的决定,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会让整个家庭陷入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有多少10万+的阅读,就有多少10万+的家庭被这种恶毒侵蚀,她祸害的是孩子们!到这里,我的观点基本都讲完了,我想在最后再强调一次,上不上学前班,提前不提前学小学课程,是各个家庭自己的选择,我所讲述的,是我个人的认识,我相信凡事都有利有弊,关键看你更在意什么,你做出选择是基于对孩子的长期规划,还是在随大流?我经常讲一句话,最了解孩子的只有父母你自己,一个孩子是否适合提前学小学课程,是否需要提前学小学课程,也只有父母自己知道,用你对孩子的了解去做决定,不要被这些为了博人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文章误导,孩子是你的,脑子也是你的。
Carpe Diem and Do what I like
Comments | NOTHING